| 温州大学

学院动态

媒体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媒体新闻 > 正文
欧华信息网:细水长流 传承文化 | 2022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园第九期课堂侧记①

发表时间:2022-08-13 浏览量:[]次

北京时间8月1日至10日,“2022年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园第九期”活动安排了中华剪纸、礼仪传统和中华习俗等中华文化特色课程,旨在帮助学员们了解、学习与体验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

手落成花,栩栩如生

课程中,浙江省民间文艺家、温州非遗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丽丽老师为海外华裔青少年们带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体验。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实物剪纸技艺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用剪刀或刻刀在平面纸上创作锯齿纹、波浪纹、水滴纹、月牙纹等不同纹,属于镂空艺术。

在新年祝福或祝寿的时候,一般会用代表长寿幸福的寿桃和代表“福”的蝙蝠组合的剪纸;祝福新年与结婚多用石榴剪纸,祝福子孙繁衍、家族兴旺、多子多福;佛手的“佛”谐音是福,常寓意智慧和力量,象征勇气和吉祥。“吉祥三多代表的是美好的祝愿”“将纸张对折,画出轮廓,再勾画纹路与细节,用剪刀耐心地剪出平滑而连贯的图案……”张老师用温柔的语气,仔细为学员讲解剪纸的技巧,并不断鼓励大家要大胆动手。不一会儿,活灵活现的形象就出现在了张老师的手上。

张老师介绍,中国剪纸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可以展现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对美好的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不学礼,无以立

国家A级形象礼仪讲师傅玲丹老师身着中国传统服饰与现代改良汉服,点燃了一朵祥云状的沉香,开启了中华传统礼仪分享之旅。端庄秀美的汉服引起了学员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希望自己也能有机会体验汉服。傅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文化繁盛的宋代所具有的独特社交礼仪和习俗,分为官场与民间士庶之间的作揖礼、坐姿、站姿等礼节规范,并分享了如何用55/37/8定律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傅老师表示,礼仪表达的是向他人表示敬重。学习古老的礼仪文化,能让华裔青少年们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懂得感恩父母、尊师重道,在成长中学会合作进取、文明礼让、向善向美、立志图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习俗,流传千年

温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的叶青,为学员们系统介绍了中国传统习俗。她亲切的语气和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员们对中国传统习俗的浓厚兴趣。

开课时正值中国的立秋节气,立秋代表暑去凉来。叶老师用几张幽默的漫画,展示了立秋的习俗,称体重养秋膘、秋忙会、秋社祭祀、啃秋以及晒秋,借此引出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贴对联放鞭炮的春节,逛花灯吃元宵的元宵节,赛龙舟吃粽子的端午节,赏月吃月饼的中秋节等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同样是中国的灿烂文化之一。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族迎春的诺鲁孜节有三千年的历史,蒙古族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开斋节,藏族的雪顿节,彝族的火把节等是这些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学员们纷纷用画笔记录下他们对不同民族节日的感受。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方的饮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南米北面、南汤圆北元宵、南年糕北水饺、南甜口咸粽子、北咸口甜粽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资源也带来了不同的烹饪方式与口味。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的传播就像是一滴雨露,在华裔青少年的心田滋润着传承的种子。中华文化大乐园愿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让更多的海外华裔青少年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并能够传承与发扬千年传统诗韵。

相关链接:http://www.0039ital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id=4653

学院概况 | 学院动态 | 云端课堂 | 华文教育 | 涉侨研究 | 侨务干部培训 | 党务专题 | 联系我们 |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南校区行政楼1112 电话:0577-86591671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6821号-1 ©温州大学华侨学院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