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云集 探讨华侨华人学发展
第二届“华侨华人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温开幕
7月6日,第二届“华侨华人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大学隆重开幕。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任启亮,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李爔恒,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人华侨部主任、高级编辑李晓宏,温州大学副校长王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宣传教育局局长任贵祥,中央统战部培训中心原副主任赵健,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秀明,浙江省侨办二级巡视员杨金坤,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李明欢,五邑大学原副校长张国雄,温州肯恩大学副书记严晓鹏,北京大学教授李安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主任张振江等专家,来自全国64个科研院所的145名学者,以及五大洲34个国家的78名海外华校校长参加本次会议。
任启亮在致辞中强调,华文教育需朝着“四化”即“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迈进。他回顾海外华文教育从1690年印度尼西亚明诚书院起源至今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全球华文学校超万所,但仍面临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等挑战。同时他呼吁世界各地的华文学校和华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推动“四化”建设,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以及守成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以管理创新与资源整合赋能华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爔恒表示,华侨华人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在国家发展各阶段及国际关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治理体系加速重构和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全球视野的华侨华人研究体系成为重要课题。他指出,近年来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成果涌现,研究正从边缘走向整合,呈现跨学科迈向独立学科建设的新趋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聚焦全球华人基础研究、政策研究与前瞻性研究,同时成立海外利益保护研究中心、国际移民研究中心等平台,推动研究体系向政策、战略层面拓展。他强调,本次研讨会增设高技术移民制度、海外华文职业教育等前瞻性议题,凸显华侨华人学的开创性与包容性。展望未来,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将与学界携手推动华侨华人研究体系建设,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王舜介绍了温州大学侨特色建设情况。他指出,温州大学因侨而生、因侨而盛,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全国华文教育基地、全国最早开展侨教育的高校之一。学校围绕“侨教育、侨研究、侨文化”等方面持续深耕发展,早在1983年便成立了华侨史研究室,现已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华侨华人学交叉学科硕士点的高校,目前已招收三届硕士研究生,并设置了系统的涉侨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学校建有中国华侨华人研究基地、中国侨益保护研究基地等涉侨研究平台21个,拥有海内外研究基地61个,形成了一支130余人的侨研究团队,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涉侨研究成果,获批多项国家级涉侨项目,出版发行《华侨华人学研究》学术集刊。近年来,温州大学以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为抓手,牵头举办了华侨华人学研究、欧洲华文教育等系列大型学术会议,坚持不懈打造涉侨文化品牌。学校将以此次“华侨华人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集聚力量、深化协作,努力搭建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侨务人才作出更大贡献,用更加开放和务实的态度推动华侨华人学研究不断迈向新高。
李晓宏表示,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在中外文化传播与经贸合作等领域,扮演着“文明对话摆渡者”“经济合作牵线人”“民间外交官”“中国形象大使”等多重角色,具有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天然优势。她指出,当前涉侨报道正以“五大洲空间线索+老中青三代时间脉络”为坐标,重点聚焦四方面议题:侨胞在“一带一路”建设及其他双多边合作中的作用、新移民群体的发展趋势、华裔新生代的文化传承、侨乡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侨学研究与媒体传播的深度融合,她提出三条合作路径:一是建立学界与媒体常态化协作平台,实现“机制共融”;二是共建“侨情数据库”,推动“资源共通”;三是联合开展“华侨华人记忆工程”等项目,促进学术成果转化为大众传播内容,实现“成果共创”。她强调,通过媒介与学界的共融共通共创,实现“选题”与“课题”的深入对接,以更具情感温度与思想厚度的方式讲好新时代的侨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世界回响。
开幕式上,《华侨之歌》正式发布。该歌曲由温州大学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作词、李潇波作曲,基于对世界各国100余位华侨华人和侨务工作者的访谈凝练出“爱国爱乡、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乐善好施、开放包容”的20字华侨精神,通过音乐形式传递侨界心声。现场来自34个国家的海外华校校长与浙江华侨网络学院《中华文化课程》客座教授华伟强先生共同演绎《华侨之歌》,引发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会议开幕式由温州大学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赵健作了《华侨华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与作用研究》的报告,张秀明作了《新世纪以来海外华商网络的拓展与互嵌》的报告,包含丽作了《华侨精神内涵挖掘与时代价值》的报告,李安山作了《华侨华人学研究:学科整合与理论探讨》的报告,张振江作了《构建中国的“华侨华人学”:为什么、是什么、凭什么》的报告,严晓鹏作了《区域国别研究范式探索与华侨华人学学科知识体系建设》的报告。该环节分别由李明欢和张国雄主持。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温州大学主办,温州大学华侨学院承办,中国华侨华人研究基地(温州大学)、浙江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基地、温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温州大学欧洲华文教育研究所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