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浙江省级智库(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温州大学欧洲华侨华人与国际传播研究院专题会议在温州大学顺利召开。温州大学党委书记、研究院负责人钱强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春旺、温州市委办公室研究处处长苏德海、温州市外办领事管理处四级主任科员张国帅,以及来自全市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60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会,围绕推进侨特色智库高质量发展深入交流。会议由研究院执行院长、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主持。
钱强书记在讲话中对欧洲华侨华人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取得的扎实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持续发挥“以侨为桥”的独特优势,切实履行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双重使命。围绕研究院未来发展,他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整合全校力量,做强区域国别研究,强化跨学科联动与有组织科研,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二要完善政策机制保障,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调动学者参与智库研究的积极性;三要聚焦欧洲核心区域,增强研究的针对性与深度,将华侨研究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四要倡导长期在地研究,深入侨乡一线、扎根田野调查,夯实研究的实践基础和实效价值。他强调,要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持续产出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智库成果,助力学校侨研究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市委办研究处处长苏德海在致辞中表示,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与市委办“安全与发展”的职能高度契合,校地合作前景广阔。他介绍,温州市已获批“海外利益保护”国家级试点,并正积极推进“数据安全”试点建设。市委办将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建立从市到省直至中央的智库成果报送渠道,在各个环节鼓励和激发学者的研究热情,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智库品牌。
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春旺作研究院建设与发展报告。他指出,研究院应乘势而上,明确“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发展定位,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运作大课题,力争在五年内建设成为国家级高端特色智库。他强调,研究院将在资政建言、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合作交流等四大领域系统推进,依托下设的四个研究中心,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格局,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文社科处处长胡瑜系统解读了学校支持智库建设的系列政策举措。他表示,学校正持续完善智库建设制度体系,努力在平台管理、成果认定和特色培育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他希望研究院以入选省级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侨特色研究优势,朝着国家级高端特色智库的目标不断迈进。
各研究方向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研究展望。华文教育与国际传播研究方向带头人包含丽提出四个核心研究方向:一是开展欧洲国别华文教育研究;二是推进华人社团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三是加强体育类中华文化传播研究;四是深化华裔新生代群体研究。她表示,研究中心将持续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侨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华商与侨乡联动发展研究方向带头人张一力指出,研究院将聚焦三大关键领域,一是深入研究中欧经济互动关系;二是持续关注欧洲华商群体发展动态;三是密切关注中国企业出海趋势。他强调,智库研究既要立足学术深度,也要注重政策价值,通过田野调查和校企合作,为政府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该方向另一位带头人王祎指出,智库研究团队应坚持高站位的格局,心怀“国之大者”,密切关注国际动态与侨情热点;坚持深入扎实的研究作风,每周深入侨乡和基层社区,感知真实侨情;坚持横向拓展的开放姿态,有意识地链接各领域专家学者,致力于构建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研究网络。她还转达了中欧关系与华人社会研究方向的未来展望,一是梳理欧洲主要国家华人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二是深入研究当代中欧关系背景下华人社会的现实状况;三是探讨中欧关系背景下的华侨华人参政议政及与当地社会的互动。
侨益保护与国际移民研究方向带头人方明从“做什么”与“怎么做”两个维度进行阐述。他结合田野调查的典型案例,剖析侨居国政策对华侨权益的影响,呼吁加强各国政策风险预判研究。他强调,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应“双翼齐飞”;“低头赶路”与“抬头看天”应相辅相成;研究既要体现“法的刚性”,又要彰显“人的温情”,推动研究成果切实转化为保护侨益的政策举措。
本次会议系统总结了研究院的建设进展,明确了未来发展路径,凝聚了校地协同、学科交叉的共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持续深化侨特色研究,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智库成果高质量转化,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智慧与力量。研究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举措,努力建设成为立足浙江、辐射全国、联接世界的高端智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