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大学

学院动态

媒体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媒体新闻 > 正文
温州新闻:十八国华校校长、国内专家学者 共话华文教育发展

发表时间:2021-06-07 浏览量:[]次

5月29日-30日,以“新形势下的欧洲华文教育与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欧洲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大学成功召开。在为期两天的时间内,来自海内外的240余位专家学者、华文教育从业者线上线下联动,围绕“疫情下欧洲华文教育机遇与挑战”“华文教材研究与共建”“ 欧洲地区华人华侨子女文化认同”等九个议题进行研讨。

主旨报告>>>>

《美国沉浸式中文教育对欧洲华文教育的借鉴意义》

吴应辉(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授、院长)

吴应辉指出,沉浸式教学模式是中文和中华文化教学的高效模式,已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在美国取得了快速发展。高效、快速、全面是沉浸式中文教学模式的优势,学生沉浸在中文环境中,习得中文的速度和能力比传统教学更快更好,同时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文化意识和领悟力也更强。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中文能力和中华文化素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砥砺奋进,把华文教育事业推向新的高潮:挑战与机遇》

吴勇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

报告从华文教学与华文教育、华文教育与华侨教育、中文价值与身份认同以及办学模式与教材等方面,阐释了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下,华文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探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在多元文化共存、交融的国际环境下,华文教育是大有可为的。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教授周斌《后疫情时代华文教材开发中的传统文化融入研究》

本次报告周斌以“风调雨顺——华文系列教材”和“后疫情时代汉字文化网络课程”为例,讲述如何在华文教育中植入以书法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者对汉语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家乡情结与民族认同,进而加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二次传播。

《欧洲华文教育内外协同机制研究——以温州大学华文教育二十年发展历程为例》

包含丽(温州大学华侨学院副院长)

包含丽以温州大学华文教育二十年发展历程为例,以高校华文教育基地的视角,聚焦欧洲,拟从寻根之旅、教师培训、云端华教、学科发展四大版块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探讨高校与政府层面、高校与海外华文学校、高校与各级涉侨组织的协同关系,并提出华文教育组织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内外协同机制。

《疫情下意大利中文学校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

蒋忠华(罗马中华语言学校校长)

蒋忠华指出,自疫情以来,意大利中文学校的授课方式、生源数量、课程效果等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改变。目前所存在的困境主要是生源减少、经济压力大、师资不足、线上资源缺乏及线上效果不佳等。最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突破自身困境,让学校进行良性运作;二是疫情结束后如何重启未来教学模式。宜通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化危机为转机,突破自身困境;并在后疫情时代遵循意大利法规,发挥各中文学校的专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抓住中意双边关系提升的历史机遇,继续走本土化办学模式,促华文教育未来发展。

《后疫情时期西班牙华文学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潘丽丽(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校长)

潘丽丽主要通过对西班牙各个地区华文学校校长进行深入访谈,从疫情下华人的经济状况及生源流失、学校运营成本、网络技术、各类在线教育冲击等角度分析了西班牙疫情期间华校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结合西班牙当地华人移民背景、教育体系以及近期应对国际中文教育新形势的相关策略等,提出对策和建议。

《海外华文教育的传承》

郑婕(维也纳中文学校校长)

郑婕以华裔的角度和自己的经历讲述海外华文教育,努力探索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型,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奥地利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葡萄牙淑敏语言文化中心副校长周保罗:《疫情下华文学校管理与未来发展趋势》

周保罗主要分析疫情下华文学校的管理和未来发展,提出海外华文学校应与当地学校建立合作 关系、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优秀的多语人才。并以淑敏语言文化中心为例,重视海外华校的 桥梁和纽带作业,帮助海外华校早日进入正规的教育体系。

专家研讨>>>>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志为主线,推动海外少数民族侨胞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刘文远(《世界民族》杂志社副主编)

刘文远表示,增强海外侨胞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海外侨胞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使命。第一,讲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故事;第二,讲好“中华文化共有家园”故事;第三,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新时代的海外统战工作不仅要加大对港澳台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引导,还有加大对海外涉疆、涉藏少数民族侨胞的团结争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战略赋予了新时代海外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赵健(中央统战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

赵健表示,第一,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是华文教育核心的宗旨;第二,华文教育在整个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创造了独特的机遇;第三,如何传播中华文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传播中华文化时,还要注意民族性、时代性、实效性和趣味性。

《疫情前的华文教育的问题与后疫情的对策》

潘世立(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校长)

潘世立表示,疫情前的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华文学校没有考虑到布局规划;第二,意大利华文教育的传承和目标的缺失;第三,华文教育中爱国教育课程付费可能造成反作用;第四,华文教育的校服、教师和教材存在问题;第五,华文教育的生存和融入状况需要注意。面临后疫情时代,可采取的对策有,第一,政府要明确对海外华人教育的关注;第二,与华校所在国保持友好关系,提高华文教育的地位;第三,中国国力提升,侨胞子女回祖国上大学的欲望在增强;第四,对海外青少年的华文教育力度要加强;第五,建立评估制度,并与家长保持联系,正确引导学校的发展;第六,在同类或者相似的华校间开展校际交流,共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倪考梦(温州市决策咨询办公室主任)

第一,打造欧洲华侨研究和海外华文教育领域学术开放的港口;第二,把华侨学院打造成海外教育的“黄埔军校”,注重历史教育和爱国教育,制定标准化指南;第三,加强海内外学校联动;第四,推出东西方少年共同成长计划;第五,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新技术、新模式,重新定义华文教育。

陈建勇(意大利东方语言学院校长)

第一,华文学校的成立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后疫情时期华文学校面临着生存困境和挑战;第三,在线教育渠道多元化,线上的帮助同时会对线下产生冲击;第四,学校运营成本难以为继;第五,在线教育渠道的多样化削弱了线下华文教育实时性和互动性的优势;第六,疫情影响线下的开课,生源会越来越紧张;第七,未来华文学校要提高线上课程研究的互动性、有效性,扩大生源的渠道;第八,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第九,互动信息交流上需同步;第十,结合当地的主流教育系统,扩大华文教育的影响力,让华文教育和学历、学位等职业资质挂钩。

张武军(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

第一,继续关心海外华文教育,通过提案、通过发言,通过各种方式从政协这个层面会关心、呼吁、支持;第二,邀请海外侨胞列席政协全体会议,人选范围方面需增加;第三,从事一线的华文教育专家、校长们、老师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情况和建议可以向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提出,委员会会进行研究梳理,继续关心支持华文教育的发展。

分论坛1>>>>

《新冠疫情影响下汉语学习者线上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蒙古国、泰国学生为例》

柴梦珂(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

柴梦珂结合当前的情况,转变思维方式,从学习者的角度切入,深入调查并分析新冠疫情影响下,蒙古国与泰国的汉语学习者线上学习的现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帮助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欧洲华裔子女对中文认同的国别比较研究》

杨志玲(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杨志玲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性分析和现实中对欧洲华人社会和个人因素等对中文认同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因素,给出了加强低年龄段欧洲华裔子女中文认同教育、鼓励欧洲华裔子女保留中国国籍和提供多种回祖籍国居住的渠道和途径的建议。

《<YCT标准教程1>在英国北威尔士小学汉语课程中的适用性研究》

颜湘茹(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颜湘茹以《YCT标准教程1》为研究对象,以教材适用性的相关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评估理论及儿童二语学习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访谈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教材整体结构、语法、词汇、课文、练习等方面静态评估,对照教师在当地教学环境、面对当地学习者使用教材的情况进行动态评估,讨论教材在当地教学中的适用性。

《对外汉语线上教学互动性研究》

张伟(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博士)

张伟研究总结了对外汉语线上教学在“交际程度”(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所包含的“小组活动”“与意义有关的教学”“学生话语控制”“使用课本外资料”“使用真实材料”五部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总结了“语言选择”“教师语言长度及难度”“教师反馈”“提问类型”“话轮转换”“学生状态”以及课堂配置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法国温籍华裔中文继承语者现状分析——以巴黎地区温籍华裔继承语者为例》

朱淑婷(法国诺欧商务孔子学院)

作为法国华人移民群体的主体,温籍华裔的继承语学习及传承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朱淑婷通过问卷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巴黎地区温籍华裔继承语者语言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具备继承语者的基本特征,并且带有明显的祖籍国地域方言特征及家庭背景特色,影响继承语者的语言习得或学习过程及学习策略。

《德语区中文学校的发展》

王喜(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博士)

王喜通过建立数据库对德国、奥地利及瑞士德语区的72所中文学校进行分析,发现德语区中文学校大致可以分为大陆人士创办和台湾人士创办两类,主要分布在传统的华人华侨聚居区。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来源多样,以国侨办教材为主,兼有国内母语教材和对外汉语教材等,这与学习者需求多元化及本土华文教材匮乏等因素相关。

《意大利华人华侨高中生子女辍学意愿调查与分析》

陈勇(温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

陈勇认为意大利华人、华侨子女的辍学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与学生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意大利学校的老师、学生的意大利语水平、意大利高中的年限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意大利华人、华侨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只是教育方面的问题,也是意大利华人、华侨社会融入程度的反映。

《华文教学与汉语国际教学资源的融合》

刘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华文教学与汉语国际教学资源的融合探讨尝试性的对策:一是华文教学基本信息的收集;二是华文教学标准的制定;三是华文教学教材资源的开发;四是华文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漫谈中华文化技能传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才艺节目来看》

姚月燕(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

姚月燕研究提出了提高中华文化技能传播的相应对策:增设提高中华文化技能的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及感悟力;提高对外派志愿者和教师文化技能方面的重视和培养;挖掘和推广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华文化技能;文化课的教授中有意识地穿插文化技能的内容;多在独具特色的地方举办汉语赛事或活动。

分论坛2>>>>

《疫情下“线上结对子”教学方式与欧洲华文教育线下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究》

魏美(中央民族大学)

魏美突破以往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线上教学,从微观层面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线上结对子”教学方式,使其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欧洲华文教育向高阶质量发展。报告中李晶教学深度融合的可行性,探讨“线上结对子”教学方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海外华裔儿童线上华文课堂互动研究——以优少中文为例》

王红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红霞、陆方喆运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优少中文两节线上华文课堂进行了互动比率分析和矩阵分析,总结了优少中文在线华文课堂互动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线上课程中的应用探析——以《初级汉语口语》为例》

李晶(温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李晶以《初级汉语口语》课程线上教学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加以改进,采用“录播+直播”模式组织口语教学。从“课前准备”“录播课教学”“直播课教学”“课后巩固”这四个阶段对教学程序进行梳理。这一模式的实践为后续课程的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其他线上课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欧洲华文教育研究现状回顾——兼谈人类学研究视角与方法的重要性》

马海龙(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马海龙回顾现有的欧洲华文教育的研究,提出研究的问题多聚焦于分析和讨论华文教育教材、华文教育师资队伍、华文学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及对欧洲华文教育史的梳理。在回顾欧洲华文教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学研究视角与方法在欧洲华文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

《海外华文学校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黄小捷(西班牙马德里爱华中文学校校长)

黄小捷提出了网络课作为一种教学常态,如何让网课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如何朝着规 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等,都是新时代海外华校所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意大利米兰华文教育概述》

郑周文(温州市留联会副会长、乐清市留联会执行会长)

郑周文以家长的视角,探讨了米兰地区华侨华人社会概况;米兰地区华文教育发展情况;米兰中文热升温,龙甲教育学校成绩蔚然;意大利再掀“中国热”,全意279所学校开设中文课;当前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疫情在全球爆发后,海外华文教育线上课堂火热;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对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力;后疫情时代,海外华文教育何去何从等现状,呼吁对华文教育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海外华文教育新格局之思考与探索》

张忠民(西班牙新东方文化学院院长)

张忠民探讨了华文教育究竟是海外统一教材还是各国各取所需;是靠个人自发热情还是靠国内外联合办学机制;是非学历教育补习为主还是全球统一考评标准;是传授汉语知识为主还是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系统优先等诸多问题,试图在探索相关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同时,对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加以深入思考。

《基于线上教学的意大利国别汉语教材研究》

刘会凤(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

刘会凤调查了华文教育教材在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意大利华文教育中的教材使用现状和突出问题,使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来探究汉语教材的改进措施。通过三类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情况对比分析,刘会凤发现意大利语和汉语双语学习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由此提出合理的教材编写改进意见。

来源 温州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温大萱

编辑 卓扬


相关链接:https://trsapi.wzrb.com.cn/wenzhouH5/commonDetail.html?tenantId=T_GOV&siteId=S_WZ&source=https%3A%2F%2Ftrsapi.wzrb.com.cn%2Fapp_pub%2Fxinwen%2F1600568405293%2F202106%2Ft20210605_184613.html


学院概况 | 学院动态 | 云端课堂 | 华文教育 | 涉侨研究 | 侨务干部培训 | 党务专题 | 联系我们 |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南校区行政楼1112 电话:0577-86591671

版权所有 浙ICP备07006821号-1 ©温州大学华侨学院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