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振丰等温州市领导,与回乡参加温州市两会的港澳台海外人士座谈交流,热议“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建设。温州大学华侨学院院长包含丽参加座谈会并做主题发言。
座谈会上,包含丽做了题为《深耕华文教育温州品牌 内外联动涵养海外新生代》的发言,为温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凝心聚力、建言献策。
“华文教育是海外植根最深、覆盖最广、加强国际传播最有效的中华文化传播形式,华文学校是涵养海外新生代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是根植爱国爱乡之情,感召报效桑梓之意的重要场所。”
包含丽谈到,温州华文教育积淀深厚,开创全国先河,涵养了大批海外新生代。温州设有海内外各级各类华文教育基地39个,与70余家海外温籍华文学校内外联动,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涵养海外新生代成效显著。1999年率全国之先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全国首个全日制华文班、首个华侨网络学院(目前已辐射50多个国家300多万华侨华人)、首个华文教育成果展、首个中国华侨华人研究基地、首个中国侨益保护研究基地、首个华侨华人学硕士学位点、首届欧洲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等举措,引领全球华文教育创新发展,彰显了华文教育“温州现象”。
就“如何涵养海外新生代,打响华文教育温州品牌”,包含丽提出了三点工作建议:
一是制度重塑,完善全市华文教育统筹机制,探索侨务工作新模式。建议恢复以往华文教育工作机制、工作专班、品牌项目,对外有专人对接,对内出台统一优待帮扶政策;大力培养涉侨干部;探索多部门联动、一体化的侨务工作模式;将温州市华文艺术学校转为公办学校,依托少艺校优质资源办好华文艺术学校,让华侨华人子女回乡享受优质教育。
二是资源盘活,加强华文教育各部门联动,促进海外新生代资源涵养。建议依托浙江华侨网络学院平台,涉侨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与温州大学联动,统筹温州市中小学华文教育资源,开发线上华文师资培训、华文课程、家长学校等,推进“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家校共育华文教育模式。以侨为桥,引资引智,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浙江华侨网络学院的海外家长学校曾被人民日报整版报道,称之为“独特的交流平台”,华侨家长在该平台上畅所欲言,让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华侨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涵养了大批侨务资源。
三是品牌深耕,推进温州华侨华人研究工程,助力温州大学侨特色“省部共建”高校建设。温州大学涉侨教育积淀深厚、涉侨研究实力雄厚、涉侨文化氛围浓厚,是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最具侨特色的高校,涉侨研究排名全国前三。建议涉侨部门与社科部门联动,设立专项资金,以温州大学华侨学院研究团队为依托,以华侨华人学交叉学科建设为契机,抢救史料,加强侨特色智库建设,将温州故事直通中央,进一步擦亮温州侨务品牌。